运维人员正在查看设备状态。
“注意一下5013断路器B相7号气室压力。”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主控室值班同事的声音,“那里之前出现过漏气缺陷,要着重检查一下。”刘伟和运检员郭兴随即前往相应位置,使用检漏仪进行气体漏气检测。
“还好没什么问题。这么冷的天,很可能又出现气室漏气的情况,咱们可千万不能大意。”两人顺着设备区,将所有气室逐一检查了一遍,等回到主控室时手脚已经冻僵。
对于雁门关换流站运维人员来说,极寒天气中进行巡视作业早已成为一种习惯。“想到我们的辛苦是有意义的,能够守护千家万户春节的灯火,挨这点冻也变得值得了。”刘伟说。
“你们赶快暖和暖和,我和郑鑫去现场再看看伴热带运行情况。”张国是一名老“电力人”,今年是他工作的第30个年头,也是他第7次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春节。
在他看来,这份坚守中不仅有沉甸甸的责任,更有见证电力事业发展的喜悦。“作为一名老电力人,从传统的220千伏变电站,到500千伏变电站,再来到±800千伏的换流站,看到电力设备和输电技术的更新换代,确实感到很自豪。”
和张国相比,刚工作第五年的郑鑫还算一位新人。尽管工作年头不长,但今年已是他第2次春节在站里值班。从老员工的身上,郑鑫传承这份爱岗敬业的精神。
“春节不能回家过年,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。春节保电工作重要性可想而知,从现场巡视、检查数据到后台分析比对等,每一步都不能有一丝松懈。”郑鑫说。
巡视工作结束时,天已微微亮。条条银线织成电网,根根杆塔连成输电长廊,凡人微光守护着万家灯火。(完)
海南海口珠崖岭城址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唐代遗物****** 图为珠崖岭城址发掘出土的兽面瓦。 陈明忠供图 中新网海口1月8日电(陈明忠)据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消息,在2022年9月-12月期间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联合海南省博物馆、海口市文物局组建珠崖岭考古工作队,对珠崖岭城址开展主动性发掘,出土了大量唐代遗物。 据悉,本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主要为陶瓷器、建筑构件等,陶瓷器以罐、碗、盘、钵等为主,另有部分陶砚、网坠、小陶塑等;建筑构件包括各类铺地砖、板瓦、筒瓦、瓦当等。 根据本次发掘材料推测,珠崖岭城址应与唐代在海南岛上所设行政建置的治所有关,并在唐代有一定的沿用时间,且据出土的多方属于唐代前期风格的陶、瓷辟雍砚台,提示该城址的具体年代有可能不仅局限于中、晚唐。此外,在城下探沟出土一些质量较好的宋代瓷器和其他宋代遗物,表明城址废弃后当地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生活聚落。 图为2022年度珠崖岭城址东北部发掘区砖墙。 陈明忠供图 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博抚村北,西北距海口市区约12公里。坐落于南渡江西岸的一处高台地上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台地东缘与江面高差约20米。城址平面近方形,周长约715米,四面城墙保存基本完整,经勘探城址总面积达28685平方米。珠崖岭城址的发掘为了解海南岛汉唐时期的行政设置及沿革、社会生活、手工业生产以及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 |